Web实现前后端分离原理
摘取内容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539378/article/details/79956760
前后端分离的核心思想是:前端Html页面通过Ajax调用后端的RestFul API并使用Json数据进行交互。
我们输入的是AJAX请求,输出的是Json数据,实现这一功能的技术是REST
名词解释:
web服务器:nginx(重点去了解下,单并发量高达5w)/apache 解析静态页面
应用服务器:一般指像Tomcat,Jetty,Resin这类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动态资源也可以解析静态资源,但解析静态资源的能力没有web服务器好。
一般是只有web服务器才能被外网访问,应用服务器只能内网访问
java web基础:jsp/servlet 等 框架:springmvc
初步认识Rest架构
REST 本质上是使用 URL 来访问资源种方式。众所周知,URL 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请求地址了,其中包括两部分:请求方式 与 请求路径,比较常见的请求方式是 GET 与 POST,但在 REST 中又提出了几种其它类型的请求方式,汇总起来有六种:GET、POST、PUT、DELETE、HEAD、OPTIONS。尤其是前四种,正好与CRUD(Create-Retrieve-Update-Delete,增删改查)四种操作相对应,例如,GET(查)、POST(增)、PUT(改)、DELETE(删),这正是 REST 与 CRUD 的异曲同工之妙!需要强调的是,REST 是“面向资源”的,这里提到的资源,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域对象,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通过领域对象来进行数据建模。
REST 是一个“无状态”的架构模式,因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由客户端发出请求到服务端,最终返回自己想要的数据,当前请求不会受到上次请求的影响。也就是说,服务端将内部资源发布 REST 服务,客户端通过 URL 来访问这些资源,这不就是 SOA 所提倡的“面向服务”的思想吗?所以,REST 也被人们看做是一种“轻量级”的 SOA 实现技术,因此在企业级应用与互联网应用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对 REST 请求进行简单描述:
REST请求 | 描述 |
---|---|
GET:/advertisers | 获取所有的广告主 |
GET:/advertiser/1 | 获取 ID 为 1 的广告主 |
PUT:/advertiser/1 | 更新 ID 为 1 的广告主 |
DELETE:/advertiser/1 | 删除 ID 为 1 的广告主 |
POST:/advertiser | 创建广告主 |
前后端分离好处及必要性
1.可以实现真正的前后端解耦,前端服务器使用nginx。
前端/WEB服务器放的是css,js,图片等等一系列静态资源(甚至你还可以css,js,图片等资源放到特定的文件服务器,例如阿里云的oss,并使用cdn加速),前端服务器负责控制页面引用&跳转&路由,前端页面异步调用后端的接口,后端/应用服务器使用tomcat(把tomcat想象成一个数据提供者),加快整体响应速度。
(这里需要使用一些前端工程化的框架比如nodejs,react,router,react,redux,webpack)
2.发现bug,可以快速定位是谁的问题,不会出现互相踢皮球的现象。
页面逻辑,跳转错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脚本错误,页面样式等问题,全部由前端工程师来负责。
接口数据出错,数据没有提交成功,应答超时等问题,全部由后端工程师来解决。
双方互不干扰,前端与后端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在大并发情况下,我可以同时水平扩展前后端服务器,比如淘宝的一个首页就需要2000+台前端服务器做集群来抗住日均多少亿+的日均pv。
(去参加阿里的技术峰会,听他们说他们的web容器都是自己写的,就算他单实例抗10万http并发,2000台是2亿http并发,并且他们还可以根据预知洪峰来无限拓展,很恐怖,就一个首页。。。)
4.减少后端服务器的并发/负载压力
除了接口以外的其他所有http请求全部转移到前端nginx上,接口的请求调用tomcat,参考nginx反向代理tomcat。
且除了第一次页面请求外,浏览器会大量调用本地缓存。
5.即使后端服务暂时超时或者宕机了,前端页面也会正常访问,只不过数据刷不出来而已。
6.也许你也需要有微信相关的轻应用,那样你的接口完全可以共用,如果也有app相关的服务,
那么只要通过一些代码重构,也可以大量复用接口,提升效率。(多端应用)
7.页面显示的东西再多也不怕,因为是异步加载。
8.nginx支持页面热部署,不用重启服务器,前端升级更无缝。
9.增加代码的维护性&易读性(前后端耦在一起的代码读起来相当费劲)。
10.提升开发效率,因为可以前后端并行开发,而不是像以前的强依赖。
11.在nginx中部署证书,外网使用https访问,并且只开放443和80端口,其他端口一律关闭(防止黑客端口扫描),
内网使用http,性能和安全都有保障。
12.前端大量的组件代码得以复用,组件化,提升开发效率,抽出来!
对于后端java工程师:
把精力放在java基础,设计模式,jvm原理,spring+springmvc原理及源码,linux,mysql事务隔离与锁机制,mongodb,http/tcp,多线程,分布式架构(dubbo,dubbox,spring cloud),弹性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springboot+zookeeper+docker+jenkins),java性能优化,以及相关的项目管理等等。
后端追求的是:三高(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安全,存储,业务等等。
对于前端工程师:
把精力放在html5,css3,jquery,angularjs,bootstrap,reactjs,vuejs,webpack,less/sass,gulp,nodejs,Google V8引擎,javascript多线程,模块化,面向切面编程,设计模式,浏览器兼容性,性能优化等等。
前端追求的是:页面表现,速度流畅,兼容性,用户体验等等
总结:
前后端分离并非仅仅只是一种开发模式,而是一种架构模式(前后端分离架构)。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在撸代码的时候把前端和后端分开就是前后端分离了。需要区分前后端项目
前端项目与后端项目是两个项目,放在两个不同的服务器,需要独立部署,两个不同的工程,两个不同的代码库,不同的开发人员。
前后端工程师需要约定交互接口,实现并行开发,开发结束后需要进行独立部署,前端通过ajax来调用http请求调用后端的restful api。
前端只需要关注页面的样式与动态数据的解析&渲染,而后端专注于具体业务逻辑。
后端开发语言:
语言 | 环境 |
---|---|
Java | jsp |
C# | asp.net |
js | Node.js |
php | 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