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系统分析
3.1概述
3.1.1信息分析的概念和工具
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进行描述。
- 对过去的系统、现在的系统和将来的系统进行描述
- 将复杂的系统逐渐拆分的过程,以此来达到更好的理解。
地位:
是SDLC的第二个阶段
是对系统规划的执行,是系统设计的基础
业务和技术的桥梁
回答信息系统是什么的问题
得到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面向用户和业务
内容:(调查+分析)
- 需求建模、企业建模、选择开发策略
- 以详细调查为基础
工具:
- 数字、文字、图、表格
- 结构化分析的工具
- 系统流程图…
- 面向对象分析的工具
准则:先总体后局部、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模块化
3.1.2系统分析员
- 是系统开发的核心人物,主要承担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工作
- 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
- 是用户和IT技术人员之间的纽带。
主要困难:隔行如隔山;调查与学习
具备的能力:
- 管理能力
- 沟通(理解、表达)
- 技术能力
- IT
- 强于学习
- 敏于感知
- 承担的任务
- 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 承担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参与系统实施和系统运维。
- 编写各种系统文档
3.1.3详细调查的概念和目的
详细调查是用户需求的基础
概念:详细调查是采用合适的调查方法与工具,对信息系统所依托的组织进行资源和业务等的详细调查,为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服务。
详细调查的内容:
组织机构、用户调查、事务调查、业务调查、问题调查
工作方式:
定性调查、定量调查
详细调查步骤和方法:
步骤:
1、以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为指导。首先要明确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调查的内容要紧紧围绕系统的任务,以此为指导,来开展详细调查。
2、确定调查的目标。确定我们要做的事情的目标,包括工作范围、工作效率等。
3、准备调查的问题,形成一系列的问题框架,是我们前期准备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4、制定调查的计划和方法。根据要调查的目标和准备调查的问题制定调查的计划和方法,不同的调查方法实施的过程也不同,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完整的实施过程。
5、实施调查。在制定调查的计划和方法后,按照计划去实施详细调查。
6、评价与反馈。收集材料,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
7、总结。对调查过程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文档或资料库,丰富详细调查经验。
方法:访谈、实地观察、实践、会议、文档调阅、问卷调查、抽样、研究、BBS等
3.2需求建模
概念:
需求是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的总称,是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叫需求分析,用图、表、文等工具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描述。
内容:
用户分类:部门、用户组、用户、角色
需求列表:输入、处理、输出、性能、控制、可扩展性、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困难:
确定问题难、需求经常变、需求不完备
详细调查是需求建模的基础,也是克服以上困难的有效办法。
3.2.2需求列表(5+2)
输出:内容、格式、方式、载体、频次给什么人
输入:什么人输入内容、格式、方式、载体、频次
处理:参与者、过程、数据载体
性能:时间、效率、频次、总量
控制:用户级别、访问控制、安全要求
可扩展性:未来的功能
TCO:即总拥有成本,包括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成本。成本效益分析。对多选方案的评估很重要。成本估算往往会低估间接成本
需求建模的形式
3.2.3业务流程优化(BPR) ——处理需求的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用户特定活动或某一业务的环节或过程
业务流程优化:对不良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是指对多余的业务流程进行删减,对不足的业务流程进行补充,对重复的流程环节进行整合重组。
业务流程优化是信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优化的业务流程是优质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系统改善工作、
美化生活
业务流程图可以有效表达处理需求。
3.2.4需求建模的成果
需求建模报告——以详细调查的原始材料为基础
题目—概述—用户分类—需求列表—附录:详细调查资料
3.3 企业建模
建立逻辑模型:
面向结构的:实体关联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处理逻辑说明书、立即存取分析图
面向对象的:UML(统一建模语言)九类图
3.3.1实体关联图(E-R图)
定义:反映实体、属性及实体之间关系的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方法:调查资料(详细调查)——需求模型——ER图
3.3.2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
概念:描述数据流态势的图。
- 将数据独立抽象出来,通过图形方式描述信息的来龙去脉和实际流程。
-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利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组成及符号表示:
外部实体:系统以外的人或事物
数据流:数据流动的方向
处理逻辑:描述数据的逻辑处理功能、数据的变换功能
数据存储:数据保存的地方
分类:
顶层数据流程图(context diagram):
1. 画在一页中
2. 中间处理逻辑的名是系统的名
3. 每一个图形要素唯一名称
4. 处理逻辑只有一个,唯一编号为0
5. 所有的外部实体描述
6. 所有与外部实体的数据流
7. 线不要交叉
作用:
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清楚
符合结构化先总体后局部的思想
初步扩展图:
Diagram0 0号图 :是处理逻辑0的扩展;是顶层图初步细化的一个图,内部包括主要的 处理逻辑、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保留顶层数据流程图的所有外部实体 7+-2
逐步细化的下级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画法:从左到右画;从外到里画;从总体到局部;依据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图(总纲)
原则:
先总体后局部
均匀分解,直到基本的处理逻辑
数据守衡
父图和子图平衡
适当命名
3.3.3数据字典
概念: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含义进行描述的工具;实质上是关于系统数据的数据库
用途:对数据流程图的补充说明、参照,用于检索,也可以检验一致性与完整性。
分类:数据元素(最基本)、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
3.3.4处理逻辑说明书
概念:对数据的逻辑处理功能或对数据变换的详细描述
作用:
是一个详细的说明;
说明转换的策略与转换路径:输入数据流、及其间的处理步骤
要求:
简单明晰、标准
1、处理逻辑说明的工具——结构化语言
一种用户描述处理逻辑的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语言的语言
三种基本的语句:祈使句、判断语句、循环语句
2、处理逻辑说明的工具——判断树(决策树)
直观、简洁
3、处理逻辑说明的工具——判断表
二维表;适合处理条件较多的逻辑
3.3.5立即存取分析图
概念:
根据用户对数据存取的要求,用图形方式来表达数据的存取路径
以数据存储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3.3.6成果与开发策略
企业建模的结果—>逻辑模型说明书
开发策略选择:
绝大多是信息系统都是基于Web的。
基于云的信息系统建设是趋势
自主开发
由自己的技术人员完成系统的开发。
外包
信息系统外包是指付费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主要包括全 部外包、部分外包。
联合开发:由企业与其他开发组织协作,共同开发信息系统的方式。
购买软件:购买现成的软件或软件包,定制或安装形成信息系统的方法。横向系统一般都采用购买软件的方式。
购买服务:“云”可以提供三种服务(SaaS、IaaS、PaaS)。按月或按年缴费。
需求获取方法:
联合应用开发(JAD)——人员都参加
最终成果——需求说明书
快速应用开发(RAD)
最终成果——新信息系统 new information system